1. 尊龙时凯

    人才招募
    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English
    墨西哥
    歐洲
    捷克
    čeština
    斯洛伐克
    Slovak
    新聞中心
    CSR
    鴻海永續海洋循環經濟典範獲企業海洋永續貢獻獎肯定 廢建材變身藻礁  提高生物多樣性 創造海洋碳匯
    2025/11/14
    鴻海永續海洋循環經濟典範獲企業海洋永續貢獻獎肯定 廢建材變身藻礁  提高生物多樣性 創造海洋碳匯
    【台北–2025年11月14日】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憑藉長期推動「永續海洋循環資源計畫」的卓越成果,榮獲行政院海洋委員會「企業海洋永續貢獻獎」肯定,成為第一屆獲獎的企業代表,表彰鴻海在海洋保育、永續行動與社會教育等面向的傑出貢獻。 由海委會舉辦的首屆「企業海洋永續貢獻獎」甄選活動,鴻海在一般企業組類別中獲得榮譽!本週舉行頒獎典禮,藉此獎勵投入減少海洋污染、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復育藍碳生態系、推動海洋循環經濟、扎根海洋教育等與海洋永續發展相關工作,績效卓著或有具體貢獻之公民營企業。 「這個獎項是對公司長期致力於循環經濟、永續海洋的肯定,也是對於鴻海同仁以及眷屬們,過去幾年共同投入海洋復育工作的獎勵!」鴻海科技集團環保長洪榮聰表示,「非常榮幸,鴻海能夠榮獲評審委員們的認可。未來,我們將持續攜手產官學研各界夥伴,以創新技術投入環境永續,並擴大社會影響力。鴻海的目標不只是製造最尖端的科技產品,更要成為環境永續的領航者,肩負起科技賦能永續的企業責任。」 鴻海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與自然資本議題,依循LEAP原則進行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評估後,聚焦於「生物多樣性」及「周邊保育區」等高風險指標,從而啟動海洋保育行動。自2023年起,鴻海攜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陸續投入新台幣2,500萬元,推動涵蓋棲地監測、循環經濟、資源復育、藍碳研究與環境教育的「永續海洋循環資源計畫」。 在具體行動上,鴻海以循環經濟思維結合環境科技創新,運用3D列印技術將建築廢棄物再製成魚礁與藻礁,投入北台灣海域,復育原生魚種、珊瑚與藻類,創造全新的生態棲地。此一舉三得的方案,不僅減少廢棄物、復育生物多樣性,亦助於海洋碳匯發展。集團同時研擬藍碳方法學,開發藻類加值產品,並透過員工親子環境教育活動,深化永續理念的內化與傳遞。 永續海洋的計畫執行至今已完成6次棲地監測,建立海洋生態深度學習技術;成功投入51座1m3再生藻礁,並培育員工潛海團隊由親手復育珊瑚及海藻;復育並放流4萬尾原生魚苗;舉辦12場親子環境教育活動、吸引逾800人次參與。該計畫亦獲得2024年台灣生物多樣性獎、2025年台灣永續行動獎肯定。 鴻海公司取自「鴻飛千里,海納百川」,因此維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海洋環境是深植在公司的DNA中,鴻海的商標也內涵著「海納百川,多元包容,永續不息」的理念。展望未來,鴻海將持續深化海洋永續布局,擴大生態保育能量。同時,將既有的「里海學堂」擴編為「里山學堂」,串聯山林與海洋,打造涵蓋陸域與海域的環境永續教育基地,讓企業永續行動不僅止於當下,更成為世代共榮的力量。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5/11/14
    鴻海教育基金會偏鄉AI研習營 跨山越海陪國中生點亮科技夢 五年扎根偏鄉教育 離島金門、綠島學生親手體驗AI魅力
    2025/11/14
    鴻海教育基金會偏鄉AI研習營 跨山越海陪國中生點亮科技夢 五年扎根偏鄉教育 離島金門、綠島學生親手體驗AI魅力
    【台灣台北–2025年11月14日】「好開心,我們也能學AI!」——這是金門金寧國中、小金門烈嶼國中、與綠島國中學生在鴻海教育基金會提供的課程結束時,不約而同的真誠心聲。 鴻海教育基金會自2021年開始辦理「偏鄉國中AI研習營與學校社團推廣計畫」,至今已經邁入第五年。五年來,有五十所學校與一間高關懷安置機構中總共785位的學生,參加了基金會的研習課程,這當中,除了屏東泰武、彰化埤頭......等偏鄉國中外,還包括了金門、小金門與綠島等離島的國中生,而且這些離島的孩子因為知道機會難得,所以報名特別踴躍,以金寧國中來說,雖然上課時間在中秋連假的週六,仍有20位學生主動報名,上課時也格外認真,「在離島要讓學生接觸AI課程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這種還有動手操作的實際體驗課,看到他們一次次測試、修正,專注投入的神情讓我很感動。」金門金寧國中的呂佳樺老師說。 研習課程是以鴻海教育基金會出版的科普漫畫《阿宅聯盟:決戰AI太陽王國》拉開序幕,讓學生先從漫畫中大概理解人工智慧的概念,再親手組裝避障自走車並撰寫控制程式,最後讓車子登場在圖紙上試車,進行任務挑戰。 雖然學生初次嘗試,但小金門烈嶼國中有學生很快「舉一反三」地在課堂上發揮創意,為機器人加裝「F1賽車尾翼」,甚至與同組夥伴討論車體結構改進方式。擔任助教的鴻海志工笑著說:「這些孩子真的是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發揮得比你想像得還要好。」 確實,基金會五年來輔導支持了16所偏鄉國中成立AI機器人相關社團,其中14所持續運作中,並且每年都有團隊在全國或縣市級各種比賽獲得佳績——包括2025年WRO國際奧林匹亞機器人暨MARC AI全國總決賽、2024-2025 FIRST機器人大賽-台灣選拔賽、START!AI智慧小車競賽......等等,累計已有超過70支隊伍獲得47個獎項。 發現自己竟然在機器人競賽中可以表現亮眼甚至勇奪冠亞軍,已有不少學生改變原本打算念餐飲、美容美髮的升學想法,改為攻讀資訊、電子電機等類科,「讓偏鄉的孩子知道了他們也能與都會的孩子一較高下,同時人生也能有更開闊的視野與選擇。」南投北梅國中朱珮芬校長說。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表示:「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於讓孩子看見更寬廣與更高遠的未來,並且引領孩子前行。我們希望,偏鄉不是限制夢想的地方,而是夢想開始的地方。」鴻海教育基金會將持續以科技教育為橋梁,讓更多偏鄉學子透過AI啟發與實作學習,勇敢跨出第一步,探索未來、實現夢想。
    2025/11/14
    鴻海 馬偕 祥寶 三方攜手整合AI應用跨足長照體系  建造劃時代遠距醫療新藍圖
    2025/11/03
    鴻海 馬偕 祥寶 三方攜手整合AI應用跨足長照體系 建造劃時代遠距醫療新藍圖
    「AI Care科技與照護共創智慧醫養時代」合作簽約記者會於台北盛大舉行【台灣台北–2025年11月3日】因應超高齡化社會挑戰,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持續以科技為橋樑,推動「智慧醫療×長照服務×科技創新」的整合應用,今(3)日,鴻海與馬偕紀念醫院、祥寶尊榮長照集團正式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攜手導入AI穿戴式監測、遠距醫療平台與外骨骼肌力輔助裝置,共同建構智慧長照一體化示範模式,翻轉傳統照護樣貌,開啟長照醫療新時代。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鴻海科技集團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祥寶尊榮長照集團林哲弘董事長共同出席簽署儀式。未來三方攜手整合醫療專業、長照服務與創新科技,將AI智慧穿戴裝置與雲端資料分析正式導入長照現場,為長者與照護人員創造更安全、更即時、更具前瞻性的智慧照護環境。見證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王建彬院長表示,AI人工智慧、醫療長照結合的大健康產業是我國未來趨勢,這次簽署MOU,代表智慧長照新世代的的開始,也是一個創新。也祝福三方未來成果礨礨。 AI穿戴裝置CoDoctor Watch 讓健康管理無縫銜接 此次合作首波示範場域將於祥寶長照機構桃園及台北兩處據點啟動,服務約250位長者。住民長者將配戴「CoDoctor Watch」智慧健康錶,連續監測血壓、脈搏波(PPG)、心率變異度(HRV)與血管彈性等多項生理指標。資料即時上傳至雲端平台,透過AI模型進行趨勢分析與異常警示,協助照護團隊早期辨識潛在風險,達到24小時全天候預防性照護與精準健康管理。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遠距醫療整合平台已可將院內外健康資料即時互通,透過鴻海的領先技術,開發出長照機構每日自動上傳健康數據與照護紀錄的機制,再由馬偕遠距醫療中心專責團隊即時分析與回饋。他進一步指出,智慧醫療讓醫療場域不再侷限於醫院,而是無所不在。此次整合機制使醫療回應時間由平均72小時縮短至12小時內,實現院內外即時照護決策,讓長者在長照機構中也能享有「醫院級」的健康管理品質。 祥寶尊榮長照集團董事長林哲弘表示,「長照是我的終身志業。」近40年來,祥寶已發展為全台指標性長照品牌,旗下機構超過十家,總床數逾2,000床,每月服務超過2,500人次。沿著大漢溪佔地6,000坪,即將盛大開幕的桃園市大溪區康莊院區,是祥寶新世代智慧長照的旗艦示範場域。該院區將顛覆傳統長照機構模式,導入鴻海AI穿戴監測與數位健康雲平台,結合馬偕醫院臨床資源,整合日夜間照護、AI數據分析與遠距健康管理,全面提升照顧品質與安全,實現醫療與長照的真正無縫接軌。 外骨骼肌力輔助裝置 科技守護照服員 除長者照護外,鴻海也關注第一線照服員的安全與職場健康。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指出:「超高齡化社會不僅挑戰照護量能,更考驗照服員的工作安全。」此次合作導入由鴻海生態夥伴提供的「外骨骼肌力輔助裝置」,採用人體工學與力學原理設計,能在照服員執行高負荷動作時提供機械支撐與動力分擔。實測顯示,可降低腰背肌群用力高達94%,有效預防長期肌肉疲勞與職業傷害,協助照服員以更安全、穩定的方式投入照護工作。 鴻海長期投入數位健康生態系建構,從智慧醫院、在宅照護到長照服務,透過AI、生理監測裝置、雲端平台與機器人輔助技術的整合,實現「從醫院到居家(From Hospital to Homespital)」的遠距健康管理。此次三方合作是「科技×醫療×長照」跨域整合的重要里程碑,鴻海將持續以創新科技推動預防醫學與精準健康管理,讓長者在智慧照護環境中,享有安全、尊嚴與高品質的健康人生。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03
    富智康榮獲EcoVadis銀牌認證 躍居全球前8%永續指標企業
    2025/10/30
    富智康榮獲EcoVadis銀牌認證 躍居全球前8%永續指標企業
    【台灣–2025年10月30日】鴻海科技集團(2317.TW)旗下富智康(FIH, 2038.HK)榮獲全球指標性永續評鑑平台EcoVadis銀牌認證,排名躍升至全球獲評企業前8%,顯示FIH在「環境(Environment)」、「勞工與人權(Labor & Human Rights)」、「商業道德(Ethics)」及「永續採購(Sustainable Procurement)」的優異表現。FIH品質管理系統負責人蔡友柏表示:「本次獲EcoVadis銀牌認證,是FIH持續提升永續成果、堅守品質文化的最佳肯定。我們建立明確的ESG目標與穩固的管理系統,並定時揭露永續資訊,確保其透明公開。FIH透過具體行動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成為最值得信賴的供應鏈夥伴。」   在EcoVadis四大永續主題中,FIH於「環境」層面表現尤其亮眼,在多項指標中獲滿分評價。FIH針對關鍵永續議題設定量化目標,致力降低環境衝擊並妥善管理風險,不僅持續取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及 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雙認證,也積極參與CDP等國際永續評比,嚴格檢驗環境管理成效。此外,FIH完整揭露範疇一、二、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廢水與廢棄物等相關數據,確保永續資訊高度透明。   針對其他永續主題,FIH的得分也展現明顯成長。在「勞工與人權」層面,FIH重點廠區已通過責任商業聯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RBA)驗證評估計畫(VAP)的外部獨立審核,積極保障員工的勞動人權與職業健康安全。「商業道德」方面,FIH持續強化商業道德政策和反貪腐措施,已於2025年9月成功取得ISO 37001反賄賂管理系統認證,提升公司營運透明度與合規性。「永續採購」方面,FIH進行全面性的供應商風險評估、稽核驗證,更採用ESG績效計分卡,自環境、技術、品質等面向篩選優先供應商名單,建立穩健的策略夥伴關係,促進公司永續供應鏈長遠發展。   EcoVadis評鑑至今已有超過185個國家、250個產業、15萬家公司參與,為供應鏈合作與採購決策重要指標。FIH自2021年參與此項評比,不斷提升四大永續主題表現,成績逐年成長。展望未來,FIH將持續以實際行動促進永續發展,攜手合作夥伴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強化全球市場競爭力。   關於富智康集團(FIH Mobile Limited) 富智康集團於2003年5月成立,並於2005年在香港證交所上市(代號:2038.HK)。作為鴻海科技集團旗下子公司,富智康深耕手機、行動、無線通訊設備及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擁有超過20年的垂直整合、端到端設計、開發和製造服務專業背景。奠基於前述核心技術與經驗,富智康近年聚焦智慧製造、車載電子及設備/機器人三大業務,提供讓產業領先客戶滿意的工程/製造服務與解決方案。   有關富智康集團更多資訊,請見富智康官網:http://www.fihmobile.com。
    2025/10/30
    女力展現!鴻海輪值CEO楊秋瑾 入選亞洲最具影響力女性
    2025/10/09
    女力展現!鴻海輪值CEO楊秋瑾 入選亞洲最具影響力女性
    從14個地區脫穎而出 財富雜誌亞洲百大女性 塑造亞洲商業版圖關鍵女力【台北、新加坡–2025年10月9日】鴻海科技集團經營管理階層,再度獲外界肯定!輪值CEO楊秋瑾(Kathy Yang)入選《財富雜誌》(Fortune)「2025 亞洲最具影響力女性(Most Powerful Women Asia 2025)」百大名單,首次入榜即獲得第五名佳績。本次入選,代表其在工作上,以創新策略和領導力推動市場成長、擴大營運規模,塑造亞洲的商業版圖的努力備受肯定。 楊秋瑾今年接任輪值CEO一職,在全球最大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公司,已擁有 18 年經驗,於集團內致力於塑造永續領導力,同時在全球物流、貿易合規以及全球園區營運等領域,持續展現廣泛且專業影響力。輪值CEO制度作為鴻海高階人才培育的一部分,旨在建立具備營運執行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的領導人才庫。作為首位擔任此職務的女性CEO,楊秋瑾不僅提升集團的公司治理程度,並優化了相關業務與管理流程。 「我很榮幸能獲得這份認可!這份榮譽不只屬於個人,也是對鴻海同仁的肯定。在全球供應鏈劇烈變化的時代,團隊建立韌性生產能力,運用科技賦能是企業持續成長發揮影響力的關鍵。鴻海會持續運用自身優勢,為世界一流客戶提供即時的服務。我們也會投資人才,特別是下一代女性領導者,共同塑造更美好的未來。」 《財富雜誌》亞洲區執行長洪群芳表示:「2025 亞洲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肯定了多元性的重要—入選名單從亞洲最具權勢的董事會到文化、體育和公共生活領域,今年的獲選者正在制定亞洲的遊戲規則,並塑造這個地區的未來願景。她們共同體現了當今亞洲最具影響力女性的深度、廣度與創造力。」 《財富雜誌》在編制這份榜單時,編輯團隊嚴謹評估了公司的規模和營運狀況、產業發展趨勢、影響力、創新能力,以及推動社會影響的努力。從亞洲24個市場遴選而出,獲獎者包括在《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中,擔任全球或區域職位的28位女性,以及6位在《財富雜誌》東南亞500強企業中擔任執行長、董事長或其他高階主管職位。此外,《財富雜誌》還重點介紹了來自亞洲各地區,包括藝術、體育界的文化偶像及公職領域的12位有影響力人物。 「2025 亞洲最具影響力女性」完整名單及相關報導已於Fortune.com/asia上線。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0/09
    鴻海科技集團再度榮膺「IPC中國ESG標桿企業獎」及「亞洲標準化先鋒企業獎」 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
    2025/10/04
    鴻海科技集團再度榮膺「IPC中國ESG標桿企業獎」及「亞洲標準化先鋒企業獎」 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
    2025年9月26日,上海——在由IPC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與上海市浦東新區質量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25 IPC CEMAC電子制造年會上,鴻海科技集團憑借在ESG領域的持續深耕與卓越表現,再度榮獲「2025 IPC中國ESG標桿企業獎」及「亞洲標準化先鋒企業獎」。本屆大會以「共塑可持續未來(Shaping a Sustainable Future)」為主題,匯聚國內外電子制造龍頭企業、專家學者,圍繞產業趨勢、經驗分享及前沿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並表彰在實踐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企業。 樹立行業標桿,引領可持續實踐 IPC中國ESG標桿企業獎由IPC Asia於2024年設立,旨在表彰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表現卓越的企業。鴻海科技集團在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聚焦關鍵ESG議題、推動負責任供應鏈建設、深化綠色金融合作、提升信息披露與透明度等方面展現出卓越執行力。同時,公司在中央智造引領下,展現在電子制造流程優化、質量管理及標準應用方面的卓越表現,榮獲「亞洲標準化先鋒企業獎」,凸顯在電子制造標準化實踐中的領先地位,為行業提供可覆制的實踐路徑。高管榮譽 彰顯戰略與領導力 首席數字官史喆博士榮獲「亞洲卓越企業領導者獎」,表彰其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驅動及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地方面的遠見與領導力。史博長期專注智慧制造、數據治理、人工智能及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帶領團隊加速企業數字化升級,提升電子制造產業創新能力與可持續競爭力。 與此同時,永續推進辦公室主管黃奕誠經理因推動行業標準建設及企業ESG戰略落地,榮獲「2025年亞洲標準委員會傑出領導獎」,進一步凸顯公司在國際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影響力。ESG戰略落地,實踐經驗分享 在大會ESG分論壇上,副總經理兼環保長洪榮聰發表主題演講,系統闡述公司ESG戰略及環境領域落地成果,並重點分享公司在客戶、企業和社區層面落實生物多樣性方案的經驗,為行業提供可借鑒的實踐路徑與策略參考。 共建行業合作平台,聯合發起電子行業ESG倡議 作為行業推動者,鴻海科技集團與多家企業及機構共同發起「電子行業ESG合作倡議」,搭建跨界協同平台,聚焦行業共同ESG挑戰與機遇,通過客戶、供應商、投資者及同行聯動,形成「對標學習、經驗共享、標準共建」的合作機制,全面提升電子制造行業的ESG競爭力。 引領區域協同,加入東亞區可持續發展指導委員會 全球電子協會(GEA)宣布成立東亞區可持續發展指導委員會(ESSC),並公布首屆成員名單。鴻海科技集團作為領先企業積極響應並加入其中,致力與行業夥伴攜手推進綠色、智能與可持續的產業轉型,共同塑造電子產業未來。 鴻海科技集團表示,將繼續秉持「綠色、創新、共贏」的理念,深化ESG戰略實施,以切實行動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全球電子產業轉型注入新活力。
    2025/10/04
    鴻海褚承慶採購長 入選2025年全球供應鏈30大領袖榜
    2025/10/03
    鴻海褚承慶採購長 入選2025年全球供應鏈30大領袖榜
    藉供應鏈數位平台 管理逾萬件料號 預警天災風險 強化ESG 榮獲榜單第二名【台灣台北–2025年10月3日】國際知名供應鏈專業機構 Alcott Global 近期公佈「TOP 30 Supply Chain Leaders of 2025」榜單,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採購長褚承慶先生(Max Chu)憑藉其在供應鏈領域的卓越貢獻與創新領導力,不僅獲選入榜,更高居全球榜單第二名。此項殊榮不僅是對褚承慶採購長的高度肯定,更彰顯了鴻海在全球供應鏈管理上的前瞻視野與領先實力。 Alcott Global所公布的「TOP 30 Supply Chain Leaders」,被提名人須符合嚴格標準,包括至少擔任區域或全球職位連續18個月以上,且負責供應鏈職責,所任職的公司年營收要超過5億美元規模。2025年的30位入榜者,是從來自28個國家、280家公司的338 名全球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他們是在供應鏈創新、韌性提升和永續發展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領袖,也為整個供應鏈產業樹立標杆。 對於此次獲獎,褚承慶表示:「這份榮譽不僅是對個人以及採購團隊的肯定,更是對鴻海在全球供應鏈數位化轉型與永續治理領域地位的再次驗證。面對日趨複雜的全球供應鏈環境,未來,鴻海將持續在客戶、公司與供應商三端深化協作,攜手與生態鏈中具備『敏捷領航,韌性成長』特質的夥伴們,共同打造一個更具效率、更具韌性、更為永續的全球供應鏈新典範。」 Alcott Global 集團執行長Radu Palamariu表示,「今年的獲獎者代表了現代供應鏈領導力的最佳典範:大膽、有韌性並以人為本。這份榜單從 338 份提名中選出,經過嚴格的評審團審核,並納入超過 2,000 名業界同行的意見,這些領袖不僅獲得了他們所在組織的認可,更贏得了全球供應鏈社群的肯定。」 褚承慶採購長進入鴻海任職已有33年,作為集團供應鏈採購最高主管,每年管理超過60萬個零件料號的採購需求,帶領團隊在集團F1.0現況優化、F2.0數位轉型的策略中,打造出一系列符合「開放、透明、科學、管理」理念的創新數位平台。其亮點成果包括: AI 驅動的料件知識庫BOMate:該平台以集團海量料號為基礎,結合專家規則演算法與AI模型核心,構建出智能互動的料件知識管理系統,成為研發與採購料件選用的智慧助手,大幅提升效率與精準度。 智慧風險預警系統eSCRM:此系統整合物料資訊、工廠經緯度與ERP系統數據,能在災害發生20分鐘內,自動透過簡訊與郵件向受影響廠商及料號發出預警,有效搶得物料供應處置先機,大幅強化供應鏈韌性。 供應商ESG管理平台:集供應商ESG評級、培訓、賦能於一體化的數位平台,旨在協助供應商夥伴接軌國際化ESG管理體系,共同滿足客戶對永續發展的期待,打造綠色供應鏈生態圈。 透過這些完整的數位化生態系統,鴻海不僅建立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創新,更讓平台使用者能享受「訊息自動化、決策科學化、執行效率化」的科技便利。 在永續發展方面,公司亦積極推動多項供應鏈減碳措施,成果豐碩。截至2024年,在褚採購長的帶領下,集團供應商較基準年(2020年)已成功減碳138萬噸,碳排放強度降低16%。這些永續實踐不僅協助獲得 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碳揭露計畫)與 DJSI(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道瓊永續指數)等國際權威機構的肯定,更促成臺灣首份《供應商責任報告》的發佈,為產業樹立了全新標杆。 鴻海科技集團採購長褚承慶先生憑藉其在供應鏈領域的卓越貢獻與創新領導力,不僅獲選「TOP 30 Supply Chain Leaders of 2025」,更高居全球榜單第二名。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0/03
    鴻海支援花蓮 三大支持方案 扶持員工 災民 學子 結合夏普捐贈家電 基金會提供助學金 加速災區復原
    2025/10/03
    鴻海支援花蓮 三大支持方案 扶持員工 災民 學子 結合夏普捐贈家電 基金會提供助學金 加速災區復原
    員工或家人設籍花蓮災區 可請有薪假返鄉復建家園 單位揪團當志工也有假 捐贈2000萬台幣 逾千台家電直送災民住家 基金會補助災區311名學生【台灣台北–2025年10月3日】花蓮縣馬太鞍溪下游區域在這次風災中受到重創,許多家庭正努力投入災後清理,重建心愛的家園。鴻海科技集團懷著「同島一命」的心情,希望為台灣盡一份心力,提出三大支持計畫:支持員工、支持災民、支持學子。宣布即日起只要員工或直系親屬設籍、或通訊地址在花蓮受災嚴重地區,就能申請有薪返鄉救災/復建假,期盼能讓同仁無後顧之憂地返鄉陪伴家人,親手重建溫暖的家園。 除了支持員工,公司也攜手台灣夏普支持災民,投入解決在地重建需求。公司承諾將採購並捐贈夏普家電,包括洗衣機、冰箱各250台,微波爐、電風扇、電視機各200台,總市值約新台幣1700萬元。所有家電物資將由行政院經濟部統一安排,受影響民眾可向經濟部提出申請,經確認資格後,依照受災程度以及需求,統籌分配給需要的受災戶並提供免費安裝,盡力減輕生活上的不便。 鴻海公司員工即日起,可以申請返鄉救災/復建公假最多五天,若同仁是非直系親屬受影響,也可透過事業單位、公司志工社團體參與形式,利用有薪公假(單一事件最多三天)參與救災重建,提出證明申請即可適用。 此外,鴻海教育基金會從支持學生的角度出發,經向花蓮縣教育處查詢了解,目前光復的受災學生初步統計,包含幼兒園,國中小生,總共311位學生家園受災。基金會將捐贈311位學生每人新台幣一萬元補助金,讓學生可購置書包、課本、校服、運動鞋......等用品,總共311萬元,相關捐贈後續將透過學校協助處理,專款專用,讓相關補助可以直接給到當地最需要幫助的學生。 在災後最需要的時刻,我們希望同仁能安心陪伴家人,居民能獲得最實際的幫助。這不僅是重建家園,更是重建安心與希望。唯有攜手,才能走得更遠。透過總值2000萬元的實質捐贈以及救災/復建假,支持員工、支持災民、支持學子。企業將持續透過行動,陪伴花蓮居民一步步走過重建之路。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5/10/03
    鴻海獲外資奧斯卡《Extel》肯定 奪最受尊崇企業及七大獎項
    2025/09/23
    鴻海獲外資奧斯卡《Extel》肯定 奪最受尊崇企業及七大獎項
    科技硬體類綜合排名 獲最受尊崇企業 劉揚偉獲最佳CEO 黃德才獲最佳CFO 強勢橫掃各類獎項 IR團隊、IR專業人員、董事會、ESG及IR服務皆獲第一名【台灣台北–2025年9月23日】國際財經媒體與研究機構《Extel》近日公布2025年度「亞洲最佳管理團隊」票選結果,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再創佳績,在亞洲區(不含日本、中國大陸)科技硬體類排名中,榮獲「最受尊崇企業」第一名,並橫掃七項大獎全部拿下第一名,包含最佳執行長(Best CEO)、最佳財務長(Best CFO)、「最佳ESG」、「最佳董事會」、「最佳投資人團隊」、「最佳投資人關係專業人員」、「最佳投資人關係服務」,成為今年度最大贏家,展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鴻海的高度肯定。 素有「外資奧斯卡」美譽,前稱《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現為《Extel》的亞洲最佳管理團隊評選,今年是第15屆舉辦,每年發布全球各區域「最佳上市公司管理團隊」及「最佳證券研究團隊」排名,今年度《Extel》共邀請5,400位買方基金經理和超過800位賣方分析師參與調查,為資本市場最具指標性的評比之一。評選排名嚴謹的程序,賦予得獎者資本市場的桂冠殊榮。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積極帶領集團轉型升級,在既有強大的ICT基礎下,提出「3+3+3」策略,在其所提出的鴻海三大產業與三大核心技術願景下,進一步結合三大智慧平台,並以AI Factory為核心驅動力,帶領鴻海在AI等新事業領域持續成長茁壯。劉董事長任內強化公司治理,引領集團成為台灣營收最大以及市值第二大的企業,並且在「好,還要更好」的理念下,持續提升集團的透明度以及投資人關係(Investor Relations, IR)的服務能力,這也正是鴻海可以獲得多方肯定的主要原因。 對於此次獲獎,劉董事長表示「鴻海持續借鏡全球頂尖企業經驗,並與各方利害關係人保持緊密互動。此次獲得國際專業投資機構的肯定,不僅彰顯了鴻海的全球競爭力,也證明我們在投資人關係與永續經營上的付出獲得廣泛認同。未來,我們也將秉持分享、合作、共榮的精神,持續與其他企業與夥伴交流IR經驗,共同提升台灣整體IR專業水平。」 鴻海科技集團財務長黃德才表示,「能夠獲得國際專業投資人的高度肯定,深感榮幸。他表示,近年來集團持續加大在ICT業務及『3+3+3』策略核心領域的資本投入,同時嚴守財務紀律,審慎平衡業務發展與財務風險,致力提升資金運用效率,進而為股東創造長期最大價值。」 鴻海科技集團企業溝通處主管暨發言人巫俊毅指出,「鴻海業務版圖龐大且多元,在集團主管與同仁全力支持下,我們IR的做法與工具不斷求新求變,就是希望讓投資人更加認識鴻海的發展前景與價值。透過AI等科技的採用,對外提升服務投資人的品質;對內則強化IR在資訊整合與經營改善建議的角色,提升IR的貢獻程度。」今年Extel所頒發的最受尊崇企業以及七大獎項,正是全球專業投資人對鴻海管理團隊努力與專業度的最佳肯定。 今年《Extel》的亞洲最佳管理團隊評選,除了最佳執行長(Best CEO)、最佳財務長(Best CFO)分別由劉揚偉董事長與黃德才財務長獲得外,投資人關係團隊中的方文妍亦獲得「最佳投資人關係專業人員」肯定。「最佳ESG」、「最佳董事會」、「最佳投資人團隊」、「最佳投資人關係服務」排名同樣名列前茅,成為今年度最大贏家。 展望未來,鴻海將持續穩固ICT市場地位,掌握AI產業快速成長契機,利用電動車領域客戶疊加效益、並拓展人形機器人與大空產業的商機,展現多面向的成長動能。與此同時,鴻海也會秉持「永續經營 = EPS + ESG」理念,一方面持續提升經營績效與極大化股東價值,另一方面推動友善環境、公司治理及社會責任文化。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09/23
    讓機器人啟動孩子的未來  鴻海教育基金會「偏鄉國中AI 扎根計畫」帶孩子踏入未曾想過的新世界
    2025/09/19
    讓機器人啟動孩子的未來 鴻海教育基金會「偏鄉國中AI 扎根計畫」帶孩子踏入未曾想過的新世界
    當一台機器人動起來,孩子的未來也跟著啟動! 對之前沒有機會接觸機器人相關課程的許多偏鄉學生而言,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創造、操控機器人,更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夠在機器人比賽的戰場上與都會學生一較高下,甚至打敗都會學生!而引領他們走向一個從前不曾企及的舞台與世界的,是鴻海教育基金會的「偏鄉國中AI扎根計畫」。 鴻海教育基金會自 2021 年起在偏鄉國中推動 AI 研習營,並輔導支持有意願的學校成立社團:基金會提供設備、培訓帶社團的師資、甚至直接派遣指導老師,還補助參賽費用,以及協助賽前衝刺⋯⋯,一系列完整的配套作法,讓學校與學生都十分有感——學生不但開始探索AI與機器人,並開闊改變了對升學與職涯的想像。 南投北梅國中林姿妤同學就是一個例子:她從三年前完全不懂程式,到現在能獨立完成機器人設計,並憑著社團比賽成果,錄取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台中高工控制科。高雄杉林國中張哲綸同學也是另一個例子:原本他對未來沒什麼明確的想法,打算跟著同學一起去念餐飲或是設計科,但因為參加了鴻海的偏鄉AI研習課程與學校因此成立的社團後,他一路比賽比出了興趣、展現了天賦,於是後來確立目標,改念了高雄市立中正高工資訊科。這些例證都說明了基金會的「偏鄉國中AI扎根計畫」,確實為偏鄉孩子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看到不同的風景;打開了一道門,領他們踏進以前未曾想像過的世界。 而且,計畫也讓偏鄉孩子的學習熱情悄悄被點燃。南投北梅國中校長朱珮芬就看到幾個學生「本來像遊魂一樣,都不想唸書,但因為加入了機器人社團,不但在社團中會與同學討論如何解決問題,而且學習的意願還進一步擴散到了數學、英文、理化等其他學科,因為他懂得『學習是有用的』了。」更令朱校長欣喜的是,那些原本什麼都不在意的學生,「開始有了責任感,成為一個想要規劃自己未來人生的孩子了!」 學生的責任感不僅表現於此,甚至還會有畢業生在週末假日回校協助學弟妹備賽,傳承自己的經驗與技術。今年在基金會的支持下,南投仁愛、北梅、鳳鳴三所國中在某個比賽前舉辦了三校合訓的模擬比賽,這讓學生們看到別人的長處與自己的不足,而更願意請益學習、一起長大,特別是最晚成立社團的鳳鳴國中格外感覺收穫良多,因為不但可以向另兩所學校觀摩取經,而且還有仁愛國中畢業的校友大哥哥因為「回娘家」,而順便一起指導了鳳鳴的學生,把競爭走成共好。更重要的是,學長們分享的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種信念 -- 只要努力,偏鄉孩子也能站上舞台閃閃發光! 學生改變了,外界看待學校的眼光也不同了,南投的北梅、台中市的大安等偏鄉國中,都開始有學生與家長被機器人社團吸引而願意跨學區前來就讀,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學校不僅有機器人社團,還有熱血又專業的老師,以及來自鴻海的資源與支持。 當機器人動起來的那一刻,孩子的世界也隨之轉動。不只是賽場上的榮耀,更是人生選擇的開端。一個機器人社團,可能就是一個孩子未來人生的轉捩點,鴻海教育基金會與默默付出的學校及老師們,正用科技與愛,一起攜手改寫著偏鄉教育的未來劇本。(參與機器人社團與賽事,讓孩子對學習更有興趣,也長出自信。)(鴻海教育基金會支持學校成立社團並輔導參賽。南投北梅、仁愛、鳳鳴國中於賽前舉行聯合模擬賽,彼此交流共好。)(南投鳳鳴國中學生首次參與跨校模擬賽,學生互相觀摩、分享做法。)(暨大附中張祐嘉、仁愛國中黃巧言榮獲 WRO 全國總決賽亞軍聯盟第二名)(2025 WRO全國總決賽:鴻海教育基金會補助4校社團共12支隊伍晉級)
    2025/09/19